李崠山
位於新竹縣尖石鄉,又被稱為李棟山,海拔1914公尺,為台灣小百岳之一。🛵交通:
●騎車或開車
【李棟山莊舊線登山口】
1.台3線→120縣道→尖石大橋→竹60鄉道→錦屏一號橋→錦屏道路→宇老觀景台→馬美道路→李棟山莊。
2.北橫台7線→桃113縣道(玉峰道路)→武道能敢道路→馬美道路→李棟山莊。(接馬美道路後→到李棟山莊路況較差)
停車:李棟山莊前道路停車格
Google導航:「李棟山莊」
【李崠山新線登山口】
馬美道路約4.6K處(「尖石TAPUNG古堡」石牆旁)
停車:路邊停車
●搭乘大眾交通工具:
無大眾交通工具抵達
★登山建議搭配離線地圖。
★建議帶登山杖、遮陽帽、穿運動鞋或登山鞋或雨鞋、帶水以及足夠的補給食物,補充體力。
★山上天氣變化大,請早點上山。
★做好防蚊準備
★進入李棟山莊需酌收20元清潔費,可參觀山莊,使用洗手間。
★登山步道途中無補給、無洗手間,垃圾請自行帶下山。
★路徑為泥土石頭路,雨天及雨後,不建議前往,如需前往,請小心行走,避免滑倒。
※行走路線:(舊步道上山,新步道下山)
李棟山莊→李崠山三角點(李棟古堡)→原路折返。
舊步道(藍線)路程較短,但坡度較陡。
新步道(紅線)路較大,路程較長,之字形爬升,坡度較緩。
新舊步道會有交會處,可依體力交互行走。
從宇老過來,進馬美道路為水泥鋪設路面,跟司馬庫斯道路相似,路幅不寬,開車要小心行駛。
李棟山莊前馬路有停車格供遊客山友停車,機車則停路邊
李棟山莊
被稱為「台版的霍爾移動城堡」。
1971年榮民朱萬鶴先生來到這裡,以雙手獨立打造出李棟山莊。早期交通不便,因此許多造訪李崠山的登山客常至山莊留宿。
但在2018年山莊發生火災後,高齡9旬的朱爺爺就被安置於新竹榮民之家朱老先生,因此不再開放住宿
2019年8月由泰雅族人─泰雅語母語老師蔡清郎先生接手,成為現任莊主,並花費時間與心力進行山莊內外的修繕。
2022年因國片「咒」的電影拍攝場景,吸引許多遊客慕名而來。
進入李棟山莊需酌收20元清潔費,可參觀山莊,也有飲水機,洗手間等。
入口旁還有自助雜貨,有泡麵、飲料等
李崠山登山口(李棟山莊)
進入李棟山莊後,依循古堡標示前行
沒帶登山杖的朋友,莊主也有提供簡易登山杖可使用。
敲敲平安鐘,一路平安
出發,向三角點前進
與新步道交會
新步道需再走1039M
舊步道需再走679M
一開始就打算走舊步道上,新步道下
繼續往舊步道前行
舊步道雖路程短,但路徑較陡,幾乎都在林蔭下行走,需防蚊。
李崠山古堡
約建於明治43年(西元1910年),建造之初稱為李崠隘勇監督所,兼具指揮所、防禦及砲台的功能。牆面留有銃眼,有巴洛克式雕飾。古堡門楣原本掛有當時的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所題的匾額「慎守其一」。
但如今古堡僅有圍牆殘存,其餘都已損壞或遺失。
民國92年3月新竹縣政府將古堡以「尖石TAPUNG古堡」之名列入縣定古蹟,不過一般還是習慣稱之為李崠山古堡。
李崠山三角點就位於古堡內
⛰️李崠山,位於新竹縣尖石鄉,又被稱為李棟山,海拔1914公尺,為台灣小百岳No.28。
山頂有顆一等三角點,無編號,以及一等衛星控制點、頭前溪水源基石。
無展望、無遮蔽。
休息後,走新步道下山(紅箭頭)
新步道路幅較大,路程較長,且聽說會有越野機車來挑戰,不過今天是沒看到。
回到李棟山莊後
買支馬告香腸來吃,對~沒錯! 就是有賣吃的,還有蔬菜。
莊主非常樂情好客,也很健談。
與莊主拍張照
健行筆記紀錄
里程數:3KM;
總時數:1小時47分鐘(含休息拍照);
高度落差:261M;
累績上升:262M;
累績下降:271M。
0 Comments